《我,堂吉诃德》:疯子是上帝的宠儿

2022-09-10 23:35:00

引子

突然想起写点东西。可能是拿起x100v的一瞬间,突然又文艺了?想说说今天下午看的音乐剧。

《我,堂吉诃德》,是这部音乐剧的名字。

「疯子是上帝的宠儿」,是这部音乐剧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去看的,毕竟是临时从朋友那边收的票,也没有仔细的去做功课。我甚至都已经忘了《堂吉诃德》原著里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权当是给自己的中秋节找个活动放松放松。我进场的时候是懵懵的,出场之后也是懵懵的。但这不代表我没有从观剧中得到些什么。反而,这次观剧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不错的体验。

初体验

可能是我看音乐剧的次数实在太少,频率也实在太低,第一幕基本是蒙圈的。沉浸在“我是谁我在哪,我看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中,我甚至把关注点只放在了音乐剧演员的唱功多么令人羡慕这件事上。而接下来的几幕才开始让我慢慢进入状态。

先从剧中唯一的重要女性角色讲起吧。

阿尔东莎

直到阿尔东莎出场,才让我进入了认真看剧,认真思考的状态。“你得到我的身体,却不能得到我的心”。虽然多少有些出戏,但当时的确先入为主的给了阿尔东莎一个这样的人物设定判断。有点现代女权的味道。我甚至觉得阿尔东莎很酷。

当然后面的发展证明我其实自作多情了。阿尔东莎是一个悲情人物,出身卑微,又身处在一个肮脏混乱的环境中,不得不低头苟活。所谓「哪张床都能入睡」,不过是她的一句自嘲罢了。当她被堂吉诃德看作公主的时候,也会希望自己拥有「贞操和高贵」。在桑丘给阿尔东莎送去堂吉诃德的情书这一幕,演员的表演把阿尔东莎的人物性格表达的非常到位:一个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悲催女性,平时只能强装坚强,以暴制暴,而在遇到不曾经受过的温柔的时候,却不禁意间露出一丝少女心思。这一幕结束,阿尔东莎靠在桑丘肩膀上,便说明了一切。

之后阿尔东莎对堂吉诃德表达自己的不解,几次转身回来提问,展现了她的好奇和惦记。她也不是对所有事都无所谓,以前的「躺平」,只是没有遇到戳中自己的那个人那件事而已。而堂吉诃德的解释仿佛让她看见了「光」。他不像其他男人那样,只想着从她身上得到肉体上的满足,几乎什么都不要,只要了一个「信物」作为一个寄托。没有这种经历,更没有丝巾这种物品的阿尔东莎,把擦脚布给了堂吉诃德。而疯狂的堂吉诃德拿到擦脚布却如获至宝,心爱至极。这让阿尔东莎不解,但也让她明白,眼前这个疯子虽然行为反常,但确是真心。从而阿尔东莎相信了堂吉诃德的道德理论,相信有了光有会有希望也会有好的未来。

而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所谓给敌人疗伤,其实是给敌人可乘之机。她又一次被按在了干草上,甚至比以前遭受了更多的痛苦。她迷茫了,她愤怒了。她找到堂吉诃德要把自己的愤怒倾泻给他,并且坦白自己的身世,把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恶意都表述了一遍,她觉得自己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她认为「温柔」是对她更大的伤害,比肮脏生活对她的打击更大,而且那是她经受不起的打击。如果说为了活下来,她需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那堂吉诃德给她的是内心的痛苦,是瓦解了她好不容易搭建好的心理防线的痛苦。

但在最后,堂吉诃德离开了旅馆之后,她已经回不去从前的阿尔东莎了,她被改变了。她甚至找到了塞万提斯重新唤起了他心底的堂吉诃德。她说自己就是杜尔西尼娅,而堂吉诃德也没死。因为杜尔西尼娅和堂吉诃德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精神从来都是比肉身更有影响力的存在。而全剧最后司令让塞万提斯在审判席上就如此这般去辩护,肯定不会被烧死的,这也说明了短短这一场演绎已经深深影响了牢里的其他人,堂吉诃德的精神唤醒了他们心底摘星的梦。对于故事里的阿尔东莎更是如此,精神永不灭。

阿尔东莎这个人物让我领略到人生的美丽之处,可能在「光」照进我们生活之前,我们都在平凡的生活着。恰恰就是某一个时刻某一个人某一件事,带来了一束「光」,改变了整个人生。但并不是每段人生都有「光」的出现,大部分人生就是一直平凡下去,直到结束。

珍惜每次相遇,因为那有可能就是上帝想给你的人生照进一束「光」。拥抱每次离别,因为离别是下一个开始,也可能是人生的转折,分开让人在日后慢慢回味过往的时候品出不一样的哲理。可能只是萍水相逢点到为止的交集,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堂吉诃德代表着什么?我会在后面说到。那杜尔西尼娅又是怎样的存在?诚然,杜尔西尼娅不是指的阿尔东莎这一个具体的人,剧中词也说到,每个骑士心里都有一个阿尔西尼娅。但我觉得每个普通人心里也都有一个阿尔西尼娅,自己的女神。女神不是特指某一个人,就如同这部剧里,杜尔西尼娅说的也不是阿尔东莎一样。女神是自己的想象,精神的寄托,是爱而不得,是虚无缥缈。就像在爱情里,人总是以为自己爱的是那个她,但真的是她本人吗?可能只是你的想象的一个杜尔西尼娅罢了。戏剧当然有些夸张的,堂吉诃德把厨娘看作公主,把荡妇看作处女。而现实中的你我,又能真的看清楚每日朝夕相处的另一半吗?也许爱情最终爱的是自己想象处理的那个阿尔西尼娅。而自己想象的阿尔西尼娅,也许又只是自己性格的另一种性别体现吧。说到底,堂吉诃德爱的不是阿尔东莎,爱的也不是阿尔西尼娅,爱的是和阿尔西尼娅在一起时候的他自己,他以为的,作为骑士的他自己。

桑丘

反观整台音乐剧,桑丘虽是配角,但却是贯穿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如果这部剧有前传,我想桑丘必是主角之一。剧中堂吉诃德问桑丘,为什么他总有那么多的“常言道”。那么我有理由相信,除了堂吉诃德看的许多的骑士小说之外,也一定从桑丘这里得到了非常多的“人生道理”。即使不去臆想在故事之前发生了什么,只把眼光聚集在这部剧当中,也还是会认为他是穿针引线之人。以下先说几处我还记得的草蛇灰线吧(也可能是我一厢情愿)。

首先是堂吉诃德刚和桑丘刚登场之时,桑丘便说,「这条路像是我每天去菜场买菜的那条路」。这对应了后面医生和神父可以不紧不慢地追上他们,毕竟如果走去了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地方,在没有GPS的当年,谁还能这么快就找得到一个希望游历世界的「骑士」呢?

然后当堂吉诃德看到了「城堡」时,让桑丘描述「城堡」旗子上的徽标是什么样。桑丘说那是一只猫。而这只猫我理解说的就是阿尔东莎,在后面阿尔东莎对堂吉诃德坦白自己的时候也说到了猫这个比喻。

再者便是阿尔东莎质问桑丘,为什么会选择当堂吉诃德的随从时,桑丘的那一段「我喜欢他」的独白。我个人是很喜欢这一段的,因为桑丘是剧中最直肠子的人,他的表达也是简单明了。反复的说「我喜欢他」,即使上刀山下火海,即使要被做成烧烤,他也会在最后喊出「我喜欢他」。而桑丘为什么喜欢堂吉诃德,他却没有明说,而我觉得这便是整部剧一个重要的,希望观众思考的那个问题。等到最后我再来说这一点。

最后便是塞万提斯死前,桑丘来到他榻前说的那一番「家长里短」。看似是一些有的没的,但其实能看出他对堂吉诃德这个塞万提斯的另一面是藏不住的喜欢。甚至都超过了他自己老婆。而他的这段“表演”自然的引出了阿尔东莎的出场,阿尔东莎也接着继续表达自己对堂吉诃德的热爱,才最终让塞万提斯在死前回到堂吉诃德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

从桑丘身上,我看到了小人物的重要。像我前面说到的,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只能平凡的过完这一辈子。那平凡人就没有了精彩吗?桑丘的故事告诉我,肯定不是。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向上。也许只是不经意间的几句话,却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进而对更大的群体产生影响。也许只是当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却成为了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而这个系统可能是一个项目,一家公司,甚至是国家机器。总之,相信自己的力量。或许自己也不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只要认真的去生活认真对待每件事就好。

医生、女管家、安东尼娅

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了一起,因为他们对塞万提斯的情感认知很统一,「我都是为了他好」。那他们是真的为了塞万提斯好吗?我相信并不完全是,甚至为了一己私欲占比更多,但这不是这部剧的重点,我也不想展开聊太多。我们的生活里也有很多“为了我们好”的人。我并没有否定他们的意思,反而我觉得少了他们,生活便缺失了一大部分。他们让我想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的存在构成了生活的基础。如果没有他们的,生活里即使有「光」,我们也看不到。就应该有这些人,让我们过好每一天,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平凡,让我们期望有一天可以不平凡。

神父、旅店老板夫妇、剃头匠

他们是生活中会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的倒影。这些人中的每一个都只在我们生活里和我们擦肩而过,会有一些交集,但只是那一瞬间。我认为他们就是这个社会在我们生活中的投影,是社会规则的实例化和具像化载体。对于他们我没有什么抱怨,同时也没什么过多的看法。他们就是客观存在的人,我只能选择接受,并且认真对待便好。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的去看待,那便是他们在周围来来往往,我自岿然不动。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最后肯定是绕不开这部剧的主角的。细心的你应该能看到上面我有的时候用堂吉诃德,有的时候用塞万提斯来称呼,而实际上他们是物理上的同一个人。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在我观剧时,认为堂吉诃德和塞万提斯就是这部剧想要让我们认真分辨认真思考的两种概念。同时我在说到桑丘的时候也提出了我的想法,我认为桑丘,或者说是任何一个人,喜欢堂吉诃德的原因是什么,也是本剧的留白。

其实塞万提斯的故事让我想到了《月亮和六便士》。当一个人有一天突然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变化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我觉得塞万提斯和查尔斯的故事就是一种可能。当然,这种可能只发生在,认知是瞬间转变的情况下,而我们现实中对自己的认知大都是慢慢转变的。

回到塞万提斯的故事里,堂吉诃德就是他对自己的认知突然转变之后,设想出来的另一个社会角色。

追梦,不会成真的梦
忍受,不能承受的痛
挑战,不可战胜的敌手
跋涉,无人敢行的路
改变,不容撼动的错
仰慕,纯真高洁的心
远征,不惧伤痛与疲惫
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这是堂吉诃德贯穿全剧的唱词,同时我认为这也是塞万提斯对自己提出的新的要求。又或者这是塞万提斯心底里一直以来的追求,只是生活的琐碎让他忘记了,让他懈怠了。

在第一幕,「诗人」被扔下地牢,「狱友」指控他是理想主义者的时候,他「认罪」,但却一定要为自己的理想主义辩护。而辩护的过程就是用演绎的方式来讲述塞万提斯,或者说是堂吉诃德,的故事。那我很自然便反推出,堂吉诃德,就是塞万提斯的理想主义化身。

而你我心里何尝又没有这样一个理想主义的自己呢?我觉得这部剧想让大家去认真面对一次自己心里的理想主义情怀。「塞万提斯」是现实中的我们,「堂吉诃德」是我们内心那个理想主义化身。

那么,桑丘为什么喜欢堂吉诃德,这个问题,便可以转换成,桑丘为什么喜欢理想主义化身的塞万提斯?再进一步,我认为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身边的人会接受我们内心理想主义情怀外放时候的我们自己吗?什么情况会?什么情况不不会?

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我觉得这部剧也没有想要给我一个答案。虽然塞万提斯是以堂吉诃德的身份去世的,似乎暗示着人至死是少年,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希望在未来某一天我可以想明白。但今天的观剧让我开始去思考,我什么时候应该务实,当一个现实主义者,什么时候应该展望,当一个理想主义者,什么时候应该躺平,当一个虚无主义者。

结语

当然要正面评价一下这部剧。很多人说这部剧是「一生值得看三次的音乐剧」。不说看三次吧,我觉得肯定是值得去看一次的,而我庆幸自己机缘巧合的去看了这第一次。至于还会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后再说吧。而且今天看的是这部剧的十周年特别版,我经常觉得存在即合理,那么一部存在了这么久的剧,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而且不管从演员的表演、唱功,舞台设计、服化道,幕后人员的默默付出,整个场馆给我的体验,都十分不错。所以如果有缘看到这里的你,如果还没有看过这台音乐剧,而且又有这样的机会去看的话,我建议是值得买一张靠前的票去达成一个新的人生体验的。

然后为什么「疯子是上帝的宠儿」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呢?首先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正确,然后是因为我羡慕疯子。疯子可以足够的自我,对于周遭的一切他的认知就是唯一的真理。而我做不到,甚至都不能尝试去在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去试着做到。我随波逐流,我跟随大众的认知。我没有思想,或者说我的思想不够深刻。无他,只因为我不是「上帝的宠儿」。

回到程序员的身份。如果有同行有缘看到我这篇小的观后感,我想斗胆的给您提一个期望。同时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因为做程序员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状态,偶尔接触一些艺术的东西,一方面可以调剂自己的生活,而另一方面我觉得也会对工作有所帮助。像我是一个游戏行业的从业人员,而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了解艺术当然可以对工作有帮助。但即使是其他的行业,我也觉得艺术会让程序员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不是学习、练习、熟练掌握的那种提升路径,而是触类旁通的那种。总之我觉得今天的观剧让我有了一点提升。

最后的最后,希望自己将来某天能清晰笃定地回答自己今天留下的几个问题吧。